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山地步道:遵循保护自然生态原则 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山体资源 把最美景色和视线呈现给广大市民


阳光普照,鸳鸯戏水,绿意宜人。站在崭新的凤凰山“云栈道”上,湖光山色、高楼林立尽收眼底。11月20日,凤凰山步道香山湖示范段正式开放,成为珠海向市民开放的第一条山地步道,当天即迎来了市民、游客大约1.5万人次。开放后的首个周末,日客流量更是在4万人次左右。

与凤凰山“云栈道”相隔不到8千米的板樟山公园南面山腰上,板樟山山地步道雏形初显,按照建设计划,这条平均海拔高差100米以上的山地步道将于2021年年底建成。

随着山地步道的建设推进,也许有人会问“现在不是挺好吗?为什么要修山地步道?”“修建山地步道会不会破坏山体生态”……近日,记者走访板樟山山地步道、凤凰山山地步道建设现场发现,作为山海城市的珠海在挖掘山体空间、修建山地步道方面,有着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天然条件;在山地步道修建过程中,山体生态环境不仅没有受到破坏,反而得到一定的修复和提升。其实,山地步道建设就是要让珠海最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呈现在广大市民面前,为广大市民提供可达可游、老少皆宜的无障碍、人性化游览步道。在开发过程中,相关单位也会遵循保护自然生态的原则,不会做过度的开发,同时山地步道也是有选择性地在适合的地方建设。

珠海建设山地步道条件得天独厚

依山傍海,地质条件优越

建市40多年来,珠海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了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山海相拥、陆岛相望,空间格局舒朗开阔、通透敞亮,建筑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一座宜居安居的魅力之城。

广州有“云道”,福州有“福道”,厦门有山海健康步道,新加坡有南部山脊步道……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城市在打造山地步道上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如何才能把珠海山海相拥,陆岛相望,城天相映的大美格局更好地展现出来,一直是珠海规划设计研究院园林设计分院总工程师孙丽辉在思考的问题。

孙丽辉表示,随着情侣路“一带九湾”及沙滩修复建设,珠海沿海特色充分彰显。但是,城市山体资源一直未充分挖掘。为更好地连接山海资源特色,把最美的景色和视线呈现给最广大的市民,去年市里开始谋划山地步道工程,北线为凤凰山步道,南线为板樟山步道,东线依托情侣路,西线串联城市道路,整体布局成环成网。

目前,珠海规划设计研究院园林设计分院已完成凤凰山及板樟山步道规划及设计工作。孙丽辉表示,将以珠海的城市总体格局特色,结合城市交通体系、慢行空间、绿道网路、碧道、古驿道、林荫道来规划步道体系,重点突出地域资源特色,形成全市健康步道网。尤其是要将板樟山山地步道打造“瞰海、揽山、阅城”广东省独一无二城市山体中央公园步道。

珠海市内有凤凰山、板樟山、风波山、将军山等大大小小的山体资源,山体周边布满学校、住宅区、企业单位等等,形成了组团式城市格局。

山、海、城交融,是珠海建设山地步道的绝佳条件。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园林设计分院主任工程师韩舒颖说:“每一个城市组团都倚靠着山体,因此珠海在建设山地步道时,得以更好地挖掘景观资源,让步道全线都拥有优美的景观视线。”同时,珠海适合建设山地步道也得益于先天的地理因素。韩舒颖介绍,珠海的山丘以岩体为主,地质条件较好,因此修建山地步道具备良好的结构基础。

在孙丽辉看来,城市山体资源可以服务于大量人群,人们通过山地步道可以近距离地、微循环地到山上去健身休闲,迅速从喧闹的城市来到大自然中体验健康休闲带来的幸福感。

“其他城市都是在远郊或城市之外才有山体,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在城市中心有山体,可以说我们的天然禀赋得天独厚。”孙丽辉表示,我们要遵循保护自然生态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山体资源,还山体空间于百姓,满足市民日益增进的健身休闲需求。

与此同时,山地步道具有极好的串联特性,将山与海、城市与自然、人居与生活真正地连系一起,如板樟山山地步道、凤凰山山地步道可以把散落在城市各处的景点公园、高校、古镇串联起来,形成一道城市亮丽的风景线。此外,步道设计分线、分段出口,方便市民游客就近选择出行,充分满足市民及游客健身、休闲、娱乐的需求。

打造城市山体中央公园步道

提升板樟山公园的整体品质,满足周边居民休憩活动需求

板樟山公园位于珠海主城区的核心位置,且规模较大,周边有40多个居住小区,周边居民对休憩活动需求强烈。

据悉,板樟山公园于1997年12月建园,经过多次提升改造,包括为纪念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园内建设了1999级台阶,直通山顶平台澳门回归百子碑。2000 年以后为方便周边群众登山需求,又相应地修建了登山入口及山体园路。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公园目前的设施和场地已经满足不了周边群众的活动需求。据近年统计,每天到板樟山公园里休闲、健身的市民数以千计。

“北边是凤凰山,南边是澳门,板樟山处于这条轴线上的中间位置、核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孙丽辉认为,板樟山公园可作为城市山体中央公园来打造。而山地步道建设是城市山体中央公园最核心的项目。

板樟山山地步道沿板樟山南面山腰而建,全线长8553米。根据不同风景特色分为串园、揽山、观海三个主题段,自西向东串联起圆明新园、澳门回归公园、白莲洞公园、吉大水库、景山公园,直至城市阳台,打造通山、达海、串园的无障碍特色山地步道。板樟山山地步道包括空中步道、森林步道、景观桥、山顶驿站、无障碍垂直交通系统设施等子项及配套的景观照明、安监系统、标识系统、休憩设施、绿化修复等。

11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板樟山回归亭上方的板樟山山地步道示范段建设现场见到,环山步道已经初具雏形,3.6米宽的步道走起来相当宽阔平稳。步道的海拔高差将近130米,站在山地步道上,向前远眺,视野开阔,港珠澳大桥雄姿、珠澳两地城市风光尽收眼底,观景位置极佳。

“由于地势高,所以我们在板樟山山地步道上看到的景观,跟平常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可谓一步一景,相信这条山地步道建成后将成为珠海的城市名片,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健身休闲、俯瞰城市风光。”珠海九控环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威表示,板樟山山地步道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山地步道的建设将提升板樟山公园的整体品质,提供更多服务功能,满足市民多层次休闲活动需求,对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板樟山山地步道项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通过构建漫步休闲廊道,改善绿色公共空间品质,满足市民的健康需求,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从而提高城市整体健康水平,为城市增加韧性。同时,该项目的建设可以提升城市形象,进一步塑造城市旅游品牌,提升旅游知名度,对促进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

找到人工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平衡点

凤凰山山地步道:低干扰,轻介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从设计到建设,把图纸变成实实在在的栈道,其间经历了一段艰辛线路勘察的日子。珠海市香洲正方控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代井龙带着“兄弟们”走遍了凤凰山的每一座山峰。哪条路线景色最美?哪个位置具有可行性?他们用脚步寻找答案,在杂草丛生的山间辟出一条通山达海的道路。

从无到有,从纯天然到修栈道,如何平衡人工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关系?韩舒颖介绍,在凤凰山步道设计和建设中,总体采用对自然环境“低干扰、轻介入”的理念,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比如,在地形较陡的地方设置架空步道,是一种对生态环境最小破坏的设计手法。在原有的山坡上直接架设立柱,能够最大程度保留原有植被,减少对山体的破坏。

在施工方式上,保护山体和植被也被考虑在内。代井龙告诉记者,施工方通过修筑临时便道,搭设钢管架,采用人工挖孔桩,尽可能减少对山体的开挖;采用架桥机技术,先将物料运输到指定地点,再通过桥面二次运输,避免过多大型设备直接开进山里。

为了重现自然山体景观面,在设计方的建议下,建设方利用已有植被造景,在原先的基础上点缀更多的花草树木,实现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近期可达到山体景观形象完整、水土流失护土治理的目标。远期上可增强植被抵抗极端天气的能力,从而实现山林保育的目标。”韩舒颖说。

烟感器、消防栓、监控摄像头……步道两旁,消防设施一应俱全。代井龙介绍,以前凤凰山处于未开发状态,远远未达到消防标准,一旦发生山火,应急抢险的难度较大。如今,凤凰山步道既是市民休闲通道,又是凤凰山的消防通道。

“从多个维度来看,修建步道、适度开发,不仅不会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反而是一种保护。”代井龙说。到2021年底,凤凰山步道将全线贯通。可以预计,凤凰山将迎来更多的游客。代井龙说,届时,景区将在各个入口安装红外线感应设备,通过人工智能控制人流量,维护安全秩序,保护一方美景。一边是多了休闲空间的市民游客,一边是依然可以自由生长的动植物,凤凰山迎来了人气,也更添勃勃生机。

保护生态是不变的原则和根本 板樟山山地步道:坚持“零破坏”

板樟山山地步道6月底正式开工,仅用4个余月长达400多米的示范段即初具雏形。

在孙丽辉看来,板樟山山地步道建设是最生态的。在设计时,绝大部分步道都是采用凌空架设的方式,不会对地面植被造成破坏,也不需对山体植被大填大挖。步道走向依山就势而行,同时避开山体岩面,减少对山体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的保护是我们的不变的原则和根本。”

在施工方面,施工单位学习借鉴了福州、厦门以及云贵川各地的步道施工经验,结合板樟山的山体特色,制定了适合项目的施工方案。中建三局一公司板樟山山地步道项目经理缪长长表示,为了坚持山体“零破坏”的原则,施工现场没有大型设备设施辅助,只能用最原始的人力来解决施工问题,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比如原来用混凝土浇筑一个一立方米的基墩只需几分钟,而在山上作业要动用十几个人、耗费四、五个小时能才完成。有一个细节可看出施工单位对保护生态的坚持和执着——当施工人员搭设钢管便道时遇到树木都会在道面上开孔,把树木的空间预留出来,避免对树木造成损坏。

在步道建设中,建设单位还针对板樟山南面树林偏冠、倾斜、坏损等现象以及林相结构较为单一,植物群落组成弱,稳定性差等问题,进行山体生态绿化及林相修复提升。

在植物绿化景观提升方面,设计团队对视觉尺度不同而配置不同设计手法。近景50米以内,设计体现多花、香花、多组团搭配,体现游客近距离欣赏美。中景“50-300米”红紫色基调树种片植设计,体现色彩美带来的林相变化。远景300米以外,开阔自然景观,是城市界面看与被看的关系,体现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美。


来源: 珠海特区报 06版 2020年11月26日

XML 地图